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特点
一、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主要形式
1.横道图
公路工程的进度横道图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各分部(项)工程或工作内容为纵坐标,按一定的先后施工顺序,用带时间比例的水平横线表示对应工作内容持续时间的进度计划图表。公路工程中常常在横道图的对应分项的横线下方表示当月计划应完成的累计工程量或工作量百分数,横线上方表示当月实际完成的累计工程量或工作量百分数。
2.“S”曲线
“S”曲线是以时间为横轴,以累计完成的工程费用的百分数为纵轴的图表化曲线。一般在图上标注有一条计划曲线和实际支付曲线,实际线高于计划线则实际进度快于计划,否则就慢;曲线本身的斜率也反映进度推进的快慢。有时,为反映实际进度另增加一条实际完成线(支付滞后于完成)。在公路工程中,常常将“S”曲线和横道图合并于同一张图表中,称之为“公路工程进度表”,既能反映各分部(项)工程的进度,又能反映工程总体的进度。
3.垂直图(也称斜条图、时间里程图)垂直图是以公路里程或工程位置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而各分部(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则相应地以不同的斜线表示。在图中可以辅助表示平面布置图和工程量的分布。垂直图很适合表示公路、隧道等线形工程的总体施工进度。斜率越陡进度越慢,斜率越平坦进度越快。
4.斜率图
斜率图是以时间(月份)为横轴,以累计完成的工程量的百分数为纵轴,将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相应地用不同斜率表示的图表化曲(折)线。事实上就是分项工程的“S”曲(折)线,主要是作为公路工程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附表,以反映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
5.网络图
参见《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相关内容。
二、公路施工过程组织方法和特点
公路施工过程基本组织方法有顺序作业法、平行作业法、流水作业法。以4座涵洞施工为例归纳总结其各自特点,如图2B320021-1所示。
1.顺序作业法(也称为依次作业法)的主要特点(1)没有充分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总)工期较长。
(2)每天投入施工的劳动力、材料和机具的数量比较少,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3)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简单。
(4)不强调分工协作,若由一个作业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若按工艺专业化原则成立专业作业队(班组),各专业队是间歇作业,不能连续作业,材料供应也是间歇供应,劳动力和材料的使用可能不均衡。
2.平行作业法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总)工期较短。
(2)每天同时投入施工的劳动力、材料和机具数量较大,材料供应特别集中,所需作业班组很多,影响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3)如果各工作面之间需共用某种资源时,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比较复杂、协调工作量大。
(4)不强调分工协作,各作业单位都是间歇作业,此点与顺序作业法相同。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增加资源的方法来达到缩短(总)工期的目的,一般适用于需要突击性施工时施工作业的组织。
3.流水作业法的主要特点
(1)必须按工艺专业化原则成立专业作业队(班组),实现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
(2)专业化作业队能够连续作业,相邻作业队的施工时间能最大限度地搭接。
(3)尽可能地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工期比较短。
(4)每天投入的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5)需要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地利用工作面,实现不同专业作业队之间的平行施工。
三、公路工程常用的流水施工组织
(一)公路工程常用的流水参数
1.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n(工序个数),流水强度V。
2.空间参数:工作面A、施工段m、施工层。
3.时间参数:流水节拍t、流水步距K、技术间歇Z、组织间歇、搭接时间。
(二)公路工程流水施工分类
1.按节拍的流水施工分类
(1)有节拍(有节奏)流水
①全等节拍(等节奏)流水,所有的流水节拍相同且流水步距=流水节拍,是理想的流水施工。
②异节拍(异节奏)流水,可进一步分为成倍流水(等步距异节拍)和分别流水(异步距异节拍)。
(2)无节拍(无节奏)流水:流水节拍一般不相同,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的方法求流水步距。
2.按施工段在空间分布形式的流水施工分类:流水段法流水施工;流水线法流水施工。
(三)路面工程的线性流水施工组织
一般路面各结构层施工的速度不同,从而持续时间往往不相同。组织路面流水施工时应注意的要点:
1.各结构层的施工速度和持续时间。要考虑影响每个施工段的因素,水泥稳定碎石的延迟时间、沥青拌合能力、温度要求、摊铺速度、养护时间、最小工作面的要求等。
2.相邻结构层之间的速度决定了相邻结构层之间的搭接类型,前道工序的速度快于后道工序时选用开始到开始搭接类型,否则选用完成到完成搭接类型。
3.相邻结构层工序之间的搭接时距的计算。时距=最小工作面长度/两者中快的速度。
(四)通道和涵洞的流水段施工组织
在实际的公路通道和涵洞施工中,全等节拍流水较少见,更多的是异节拍流水和无节拍流水。对于通道和涵洞的流水组织主要是以流水段方式组织流水施工,而流水段方式的流水施工往往会存在窝工(资源的闲置)或间歇(工作面的闲置)。根据流水施工的组织原理,异步距异节拍流水实质上是按无节拍流水组织,引入流水步距概念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流水施工中存在的窝工现象。消除窝工和消除间歇的方法都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的方法,构成累加数列的方法。当不窝工的流水组织时,其流水步距计算是同工序各节拍值累加构成数列;当不间歇(即无多余间歇)的流水组织时,其施工段的段间间隔计算是同段各节拍值累加构成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的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相同。
1.不窝工的无节拍流水工期=流水步距和+最后一道工序流水节拍的和+要求间歇和。
2.无多余间歇的无节拍流水工期=施工段间间隔和+最后一个施工段流水节拍的和+
要求间歇和。
3.有窝工并且有多余间歇的无节拍流水工期,一般通过绘制横道图来确定;如果是异节拍流水时往往是不窝工或者无多余间歇流水施工中的最小值,此时一般是无多余间歇流水工期最小。
【案例2B320021】
1.背景
某工程有相同的五座通道,每座通道的工序和流水节拍如下:
挖基2d→清基2d→浇基4d→台身8d→盖板4d→回填6d浇基后至少要等待4d才能施工台身,台身完成后至少要等待2d才能进行盖板施工。
2.问题
(1)计算不窝工的流水工期,绘制流水横道图。
(2)计算无多余间歇的流水工期。
(3)有窝工而且有多余间歇流水时的流水工期是多少?
3.分析与答案
(1)该流水施工属于异节拍按照不窝工有间歇(即分别流水)的流水形式组织施工,根据题意,第三道工序与第四道工序之间的要求间歇Z=4,第四道工序与第五道工序之间的要求间歇=2。
①各个工序之间的流水步距计算,按照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的方法得:
K1=2,K2=2,K3=4,K=24,K3=4
②计算不窝工有多余间歇(分别流水)的流水工期:
T-EK+Et+EZ=(2+2+4+24+4)+5×6+(4+2)=36+30+6=72d
③不窝工有多余间歇(分别流水)的流水横道图如图2B320021-2所示。
(2)计算无多余间歇的流水工期
①各施工段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同段节拍累加错位相减取大差就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值8。
②计算无多余间歇的流水工期
T-各施工段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最后一个施工段流水节拍和+要求间歇和
=(5-1)×8+26+(4+2)=32+26+6=64d
(3)有窝工且有多余间歇流水时的流水工期是两者中最短的工期(即无多余间歇流水工期)=64d。
(五)桥梁工程流水施工组织
多跨桥梁的桥梁基础或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由于受到专业设备数量的限制,不宜配备多台,因此只能采取流水施工。桥梁的流水施工也是属于流水段法流水施工,应注意尽可能组织成有节拍的形式。工期计算与通道涵洞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