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台北市马场町纪念公园的秋风吹得比往年更沉——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要在这儿办“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灵大会,今年最受关注的消息不是主题,是国民党郑丽文确认出席,而她要追思的名单里,躺着隐蔽战线功臣吴石将军的名字。

马场町不是普通公园。60多年前,吴石等烈士就是在这儿为了解放宝岛牺牲的,连泥土里都藏着当年的热血。主办方说,今年主题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两岸同心、振兴中华”,就是想让“沉默的荣耀”重新被看见——而郑丽文的到来,刚好把“看见”变成了“行动”。

郑丽文今天回应得直白:“1950年代的台湾太痛了,‘二二八’之后是‘白色恐怖’,有人因为一句话被抓,有人因为信仰送命,这是历史的伤疤,我们不能假装没看见。”她没避重就轻,还提起2005年的往事:当年刚加入国民党,连战要搞两岸融冰,她直接把“二二八”事件中坐了30年牢的陈明忠请到中央党部,亲手把“和平之钥”递到连战手里——“那时候就想,两岸的结,得用‘正视’才能解开。”

消息一出让岛内外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国民党对历史的“补作业”,有人猜会不会影响选情,更多人盯着“两岸和解”这四个字——毕竟,郑丽文不是第一次提,但把“和解”和“追思吴石”绑在一起,还是头一回。

对台湾人来说,“白色恐怖”不是教科书上的名词。上了年纪的老人想起当年的肃杀就发抖,年轻人光听“随便抓人”就觉得怕,连夜市里卖卤味的阿婆都念叨:“谁愿意再回到那种日子?”郑丽文说“希望台湾人不再因为信仰付出生命”,这话没讲大道理,却戳中了最实在的人心——不管蓝绿,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其实吴石将军的名字对年轻一代来说有点陌生,但“隐蔽战线功臣”这几个字,藏着的是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当年他隐姓埋名,为的不就是两岸统一?今天郑丽文要拜的,不是某块碑,是“不能忘本”的初心;要讲的,不是空口号,是“不让悲剧重演”的实诚。

岛内外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期待,有人怀疑,但马场町的树影里,已经有老人捧着鲜花在等了——他们等的不是某个政治人物,是对历史的尊重;等的不是一句承诺,是“两岸和平”的希望。郑丽文说“希望台湾人民不再因为信仰付出生命”,这句话里的“信仰”,早该从“斗争”变成“好好活着”了。

秋祭的香还没点,但风里已经飘着不一样的味道——是正视历史的勇气,是盼着两岸同心的热望。郑丽文要追思的不是过去,是给未来留的路标:记住那些为家国拼过的人,才能走稳“两岸和平”的路。毕竟,所有对先烈的缅怀,最终都该变成“不让悲剧重演”的行动——这才是对吴石将军最好的告慰。

郑丽文表示将祭拜吴石将军